首頁 - 法務指南 - 知識產權 - 商標侵權行為的構成要件
發(fā)表于:2015-07-24閱讀量:(3698)
商標侵權行為=違反法律的規(guī)定,未經商標權利人的許可,在相同或者類似商品或服務上擅自使用與注冊商標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標,侵害商標權利人合法權益的行為。
商標侵權行為構成要件有:
一、存在違法行為
違法行為=侵權行為人既沒有取得權利人的同意,也沒有法律上的依據,而在客觀上使用了權利人的注冊商標。
但是存在一種情況:雖然行為人一開始沒有征得權利人的同意,擅自使用了其注冊商標,但是事后卻得到了權利人的認可或者追認。也就是說,權利人不僅沒有生氣,還以沉默或者積極地態(tài)度,允許侵權行為人繼續(xù)使用他的注冊商標。
沉默=知道后仍不理不問,無動于衷,表示默認;
積極=以語言或者行動授權侵權行為人。
這種情況下,侵權行為人的行為不是違法行為。
二、存在損害后果
行為人實施了侵權行為后,給權利人造成了損害。
因為商標權是一種無形的知識產權,所以,侵權行為造成的損害既包括有形的物質損失,也包括無形的經濟損失。具體表現(xiàn)在:
有形損失:
1、商標產品銷量下降;
2、利潤減少;
3、制止侵權行為所支付的費用;
無形損失:商標信譽度的降低和消費者的投訴。
三、損害后果與違法行為之間存在因果關系
商標侵權行為的因果關系具有多樣性,包括直接因果關系與間接因果關系。
直接因果關系=行為人直接實施假冒注冊商標的行為,從而使權利人遭受損失;
間接因果關系=行為人并不假冒注冊商標,而是為侵權行為提供倉儲、運輸、隱匿、郵寄等便利條件。
某些情況下,權利人的損害結果是由一系列的行為所造成的,既有直接侵權行為,也有其他人的協(xié)助行為。如行為人偽造注冊商標,中間人負責運輸、存儲、銷售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這種情況下,損害后果與違法行為之間既存在直接因果關系,又存在間接因果關系,所有的行為實施者都有可能成為侵權人,從而構成共同侵權。
了解商標侵權還不夠?請看:
商標侵權,惹上官司怎么辦?借鑒他人經驗吧!
本文版權歸易法通所有,轉載時請注明出處,必須保留網站名稱、網址、作者等信息,不得隨意刪改文章任何內容,否則我公司將保留法律追究權利。
① 掃描左側二維碼,關注我個人微信
② 關注后,發(fā)送關鍵字“干貨”2個字
③ 我給你發(fā)《勞動合同風險版》.doc
④ 每天找我要以上物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