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法務指南 - 律師案例 - 周某與陳某甲離婚糾紛一審民事判決書
發(fā)表于:2016-08-26閱讀量:(1412)
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qū)人民法院
民事判決書
(2015)臨民初字第707號
原告:周某,無業(yè)。
委托代理人:趙伯豪、黃惠珠,撫州市臨川區(qū)方園法律服務所法律工作者。
被告:陳某甲,銷售員。
委托代理人:萬秀芬,江西三松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告周某訴被告陳某甲離婚糾紛一案,本院于2015年3月17日立案受理后,依法由審判員陳海華適用簡易程序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周某及其委托代理人趙伯豪、黃惠珠、被告陳某甲及其委托代理人萬秀芬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原告周某訴稱,2011年4月,原、被告經人介紹相識,接觸一段時間后,兩人便一起共同生活。雙方于20**年**月**日辦理結婚登記,同年**月**日生育兒子陳某乙。兒子出生后一直跟隨原告及原告的父母一起生活。2013年10月,兩人在河北燕郊市大廠縣xx城按揭一套100平方米左右價值40余萬元的商品房,按房價的30%給了首付。2013年10月,購買了一輛大眾朗逸牌汽車價值16萬余元。2014年1月,兩人因家庭瑣事發(fā)生爭執(zhí)后便分開生活至今,原告一直在其父母家居住,被告一直在北京生活,期間,被告在原告的強烈要求下零碎給了少量生活費用于孩子日常開銷。被告雖然工作收入不菲,家境也很不錯,但是為人極其吝嗇,在自己親生兒子頭上都不舍得花錢,且對原告防備心極強,從不讓原告管錢,日常開銷也斤斤計較。綜上,由于兩人性格不合,被告從未相信過原告,婚后也拿原告當外人對待,做事做人都極其摳門,對原告父母無半分尊重,對孩子也不甚體貼,導致夫妻感情徹底破裂?,F(xiàn)原告訴至法院,要求判令原告與被告離婚、兒子由原告撫養(yǎng),被告承擔撫養(yǎng)費、共同財產依法分割、訴訟費用由被告負擔。
被告陳某甲辯稱,雙方夫妻感情較好,沒有破裂,有和好可能,不同意離婚。如果原告堅持離婚,被告不同意兒子由原告撫養(yǎng),被告要求撫養(yǎng)兒子。雙方婚后購買了房子和車子是事實,但是欠下大量的債務,在河北省燕郊市大廠縣xx城按揭購買商品房在銀行按揭貸款270000元,到目前為止已歸還本息4萬余元,首付款中還向其姐姐陳某借款80000元。買車子向其表哥王某文借款161400元。為歸還房貸及生活開支向其表哥王某文的朋友借款50000元。另外原告訴狀中陳述的部分事實不屬實。
經審理查明,2011年4月,原、被告經人介紹相識,后自由戀愛并同居生活。雙方于20**年**月**日到撫州市臨川區(qū)民政局辦理結婚登記。婚后夫妻感情尚可,20**年**月**日生育兒子陳某乙,現(xiàn)隨原告一起生活。2012年10月10日,原、被告在河北省燕郊市某小區(qū)按揭購買商品房一套,面積為100.64平方米,每平方米單價為4001.36元,合計人民幣402697元,首付了房價132697元,銀行按揭貸款270000元,每月歸還貸款本息1500元左右,到目前為止被告已歸還貸款本息4萬余元。2013年11月19日,被告購買一輛大眾牌汽車用去各項費用161400元。在共同生活期間,原、被告雙方經常因家庭瑣事發(fā)生糾紛。2014年1月,雙方發(fā)生爭執(zhí)后分居生活至今,原告在其父母家居住,被告在北京工作生活。關于債務,被告辯稱婚后購買房子和車子欠下大筆債務,原告只承認買房按揭貸款及歸還4萬余元貸款本息的事實,對被告辯稱婚后為購買房子和車子欠下大筆債務不予認可,并認為三份借條系被告?zhèn)卧斓摹?/p>
以上事實有原告身份證及常住人口登記卡、結婚證、被告常住人口信息、兒子出生醫(yī)學證明及常住人口信息、商品房買賣合同、庭審筆錄等材料佐證,并經庭審質證,足以認定。
本院認為,原告周某與被告陳某甲,經人介紹相識后,自由戀愛,婚后生育兒子,在婚姻存續(xù)期間,基本能夠相互理解,因家庭瑣事發(fā)生小矛盾可以化解,原、被告要珍惜這段感情,只要雙方加強溝通,相互體諒,相互信任,共同承擔起家庭的責任,還是有和好可能。據(jù)此,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第三十二條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不準原告周某與被告陳某甲離婚。
案件受理費300元減半收取150元,由原告周某負擔150元。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江西省撫州市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員 陳海華
二〇一五年五月二十二日
書記員 朱 艷
① 掃描左側二維碼,關注我個人微信
② 關注后,發(fā)送關鍵字“干貨”2個字
③ 我給你發(fā)《勞動合同風險版》.doc
④ 每天找我要以上物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