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表于:2016-11-17閱讀量:(1599)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克拉瑪依市烏爾禾區(qū)人民法院
民事判決書
(2014)烏民一初字第24號
原告:馮某,男,漢族,44歲,初中文化,個體從業(yè)人員,住托里縣鐵廠溝鎮(zhèn)。
委托代理人:劉勇,新疆先覺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克拉瑪依某某城旅游開發(fā)有限公司,住所地:克拉瑪依市烏爾禾區(qū)龍脊路*號。
法定代表人:趙某,該公司總經(jīng)理。
委托代理人:尹秀榮,新疆尹秀榮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托代理人:彭某某,女,漢族,29歲,系該公司員工,住克拉瑪依區(qū)。
原告馮某訴被告克拉瑪依某某城旅游開發(f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某某城旅游公司)勞動爭議糾紛一案,本院受理后,依法組成合議庭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馮某及其委托代理人劉勇、被告某某城旅游公司之委托代理人尹秀榮、彭某某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原告馮某訴稱,原告于2010年8月到被告公司上班,從事司機工作,工資為每月4000元。2010年8月至2013年4月、2013年10月至2014年4月期間,被告未給原告繳納各項社會保險。在工作期間,原告每天工作時間都在10小時以上,但被告從未支付加班工資。2014年4月,因被告無故解除與原告的勞動關系,原告遂于1014年5月7日向克拉瑪依市烏爾禾區(qū)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勞動仲裁,該委與2014年6月17日作出克烏勞人仲字(2014)2號仲裁裁決書,原告對該裁決不服,遂訴至法院,請求依法判令:1、被告支付原告2010年8月入職后未簽訂勞動合同的雙倍工資44000元(4000元/月×11個月);2、被告支付原告2010年8月至2013年4月冬休期間未支付的工資96000元(4000元/月×24個月);3、被告給原告補繳2010年8月至2014年4月期間漏繳的各項社會保險費;4、被告支付原告解除勞動合同經(jīng)濟補償金16000元(4000元/月×4個月);5、被告支付原告無故解除勞動合同賠償金32000元(16000元×2個月);6、被告支付原告2010年8月至2013年10月期間的加班工資68726.8元(4000元/月÷22天÷8小時×2小時×22天×24個月×150%+4000元/月÷22天÷8小時×10小時×4天×24個月×150%);7、被告支付原告因仲裁、訴訟成產(chǎn)生的交通費、住宿費、復印費等計1093元,由被告承擔本案訴訟費用。
被告某某城旅游公司辯稱,1、根據(jù)《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的規(guī)定,勞動爭議案件仲裁的訴訟時效是一年,原告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時已超過一年,對于超過仲裁時效的訴訟請求應予以駁回;2、冬休生活費是根據(jù)被告公司冬季運行方案發(fā)放的,原告對此是明知的,原告冬季并未在被告公司上班而是另謀職業(yè),故不存在發(fā)放冬休期間工資的問題;3、社會保險費被告已為原告繳納;4、解除勞動合同經(jīng)濟補償金應當按照雙方簽訂的最后一份勞動合同計算,工作滿一年的支付一個月的經(jīng)濟補償金;5、被告公司實行綜合工時制,根據(jù)相關證據(jù),被告公司已向原告支付了加班費或安排補休,故不應再向原告支付加班工資;6、原告因仲裁、訴訟產(chǎn)生的交通、住宿、復印等費用由被告公司承擔無法律依據(jù)。綜上,原告提出的訴訟請求缺乏事實和法律依據(jù),請求依法予以駁回。
經(jīng)審理查明,2010年8月,原告進入被告公司從事區(qū)間車司機工作。2011年11月11日,原、被告簽訂聘用協(xié)議書,約定原告在被告公司擔任駕駛員,期限自2011年11月11日起至2012年10月31日止,每月工資1155元。2013年4月26日,原、被告簽訂勞動合同書,約定雙方按”有固定期限的勞動合同”確定”勞動合同期限”自2013年4月26日起至2013年10月25日;原告繼續(xù)擔任被告公司區(qū)間車駕駛員,被告公司保證原告每月休息8天,原告依法享有法定節(jié)假日,如因被告公司工作需要,可安排原告加班,待被告公司旅游旺季結束時可安排原告補休,如無法補休的被告公司按《勞動法》的規(guī)定支付加班工資;被告的每月基本工資1520元、績效工資2480元。2013年5月,被告為原告建立了社會保險賬戶并交納了社會保險費。2013年10月25日勞動合同期限屆滿后,原告離開被告公司,雙方亦未繼續(xù)簽訂勞動合同。2014年5月7日,原告因支付雙倍工資、經(jīng)濟補償金、加班工資等事由向克拉瑪依市烏爾禾區(qū)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該委于2014年6月10日作出克烏勞人仲字(2014)1號仲裁裁決書,裁決被告公司向原告支付經(jīng)濟補償金4884元,駁回了原告的其他申訴請求。原告對該裁決不服,遂訴至本院。
另查,根據(jù)某某城景區(qū)歷年冬季運營情況和旅游市場需求,被告公司每年10月下旬至第二年4下旬實行冬季運營方案,其中用工方案主要包括管理崗員工全部留用,工資、待遇不變,適當增加倒休時間,工勤崗根據(jù)各崗位工作需要安排倒休,未安排倒休人員安排冬休,為穩(wěn)定員工隊伍,冬休人員如果第二年繼續(xù)回被告公司上班并得到被告公司聘用的,按350元/人月補發(fā)冬休生活補助,在第二年的工資中實際發(fā)放。原告當庭認可被告公司的上述冬休制度,并實際領取了在被告公司工作期間的冬休生活補助。
根據(jù)克拉瑪依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的批復,被告公司直接從事旅游服務崗位的汽車駕駛人員、保潔員、保安員、售票員等崗位人員,實行綜合計算工時制,同時應采取適當?shù)墓ぷ鬏啺嘀贫群凸ぷ餍菹⒎椒?。被告公司工資發(fā)放表中記載,原告工作期間被告公司根據(jù)原告加班情況向其發(fā)放了數(shù)額不等的加班工資。
原告為仲裁及訴訟支付了交通費646元、住宿費400元。
上述事實,有原、被告雙方的當庭陳述以及經(jīng)當庭出示并質證的聘用協(xié)議書、勞動合同書、仲裁裁決書、基本養(yǎng)老保險個人賬戶清單、牡丹靈通卡賬戶歷史明細清單、工資條、工資發(fā)放表、補休證明、市勞動局關于被告公司部分崗位實行綜合計算工時制的批復、被告公司會議紀要、冬季運營方案、會議記錄、會議簽到表、冬季運營遣散會簽到表、培訓協(xié)議書、被告公司工資發(fā)放表、銀行憑證、請假條、交通、住宿票據(jù)等書證,在案予以證實。
本院認為,本案雙方的爭議焦點有:一是2010年8月至2014年4月期間,原、被告之間是否建立了勞動關系以及勞動合同的性質,二是原告2014年5月7日向克拉瑪依市烏爾禾區(qū)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提出仲裁申請,是否超過法定仲裁時效,三是涉及到雙倍工資、冬休工資、加班費、社會保險費、經(jīng)濟補償金等具體工資、福利待遇的爭議。
針對第一個爭點,勞動關系,是指用人單位招用勞動者為其成員,勞動者在用人單位的管理下提供有報酬的勞動而產(chǎn)生的權利義務關系。根據(jù)《勞動合同法》第七條之規(guī)定:”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即與勞動者建立勞動關系”,雖然原、被告2011年11月11日才簽訂聘用協(xié)議,但原、被告當庭均認可原告2010年8月即到被告公司上班,被告提供的工資發(fā)放表亦能證明上述事實,據(jù)此可以認定自2010年8月起,原、被告建立勞動關系。《勞動合同法》第十條規(guī)定:”建立勞動關系,應當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第十二條規(guī)定:”勞動合同分為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和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務期限的勞動合同”,根據(jù)上述聘用協(xié)議、勞動合同書,可以認定原、被告雙方簽訂的是固定期限勞動合同。對于冬休期間雙方法律關系的認定,首先,雖然2011年11月11日原、被告簽訂的聘用協(xié)議中約定聘用期限為2011年11月11日至2012年10月31日,但根據(jù)庭審調查,原告當庭認可被告公司的冬休制度,2010年10月至2013年4月在被告公司工作期間的三個冬休期間,原告均離開公司未上班并在次年實際領取了冬休生活補助,其次,對于冬休補助原、被告并未在聘用協(xié)議書或者勞動合同書中關于勞動報酬的相關條款中約定,而根據(jù)被告公司會議紀要的規(guī)定,冬休補助是為了穩(wěn)定來年員工隊伍才發(fā)放的,故該冬休補助并非工資性質,最后,根據(jù)《勞動合同法》第十三條:”固定期限勞動合同,是指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約定合同終止時間的勞動合同”和第四十四條第(一)項之規(guī)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勞動合同終止:(一)勞動合同期滿的;……”,原、被告簽訂的固定期限勞動合同期滿時勞動關系依法終止,綜上,本院認為2010年8月至2014年4月的四個冬休期間,原、被告之間均不具有勞動關系。
針對第二個爭點,《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條第一款規(guī)定:”勞動爭議申請仲裁的時效期間為一年。仲裁時效期間從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計算”、第四款規(guī)定”勞動關系存續(xù)期間因拖欠勞動報酬發(fā)生爭議的,勞動者申請仲裁不受本條第一款規(guī)定的仲裁時效期間的限制;但是,勞動關系終止的,應當自勞動關系終止之日起一年內提出”,因為2010年10月至2013年4月三個冬休期間,原告均離開被告公司未上班,上述冬休期間雙方均不存在勞動關系,對上述勞動合同期間發(fā)生的勞動爭議,原告應分別于2011年10月24日前、2012年10月25日前、2013年10月25日前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而原告實際是2014年5月7日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確已過仲裁時效,其相應的訴訟請求,本院均依法予以駁回;原、被告2013年4月26日簽訂的《勞動合同書》約定勞動合同期限自2013年4月26日起至2013年10月25日,期滿勞動關系依法終止,原告應于2014年10月24日前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而原告實際是2014年5月7日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故原告就此期間的勞動爭議申請仲裁未過仲裁時效,本院依法予以審理。
針對第三個爭點,其一,關于原告要求被告支付原告2010年8月入職后未簽訂勞動合同的雙倍工資44000元的訴訟請求,《勞動合同法》第八十二條規(guī)定:”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超過一個月不滿一年未與勞動者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應當向勞動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資。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guī)定不與勞動者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自應當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之日起向勞動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資”,《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第六條規(guī)定:”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超過一個月不滿一年未與勞動者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應當依照勞動合同法第八十二條的規(guī)定向勞動者每月支付兩倍的工資,并與勞動者補訂書面勞動合同;勞動者不與用人單位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應當書面通知勞動者終止勞動關系,并依照勞動合同法第四十七條的規(guī)定支付經(jīng)濟補償。前款規(guī)定的用人單位向勞動者每月支付兩倍工資的起算時間為用工之日起滿一個月的次日,截止時間為補訂書面勞動合同的前一日”、第七條規(guī)定:”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滿一年未與勞動者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自用工之日起滿一個月的次日至滿一年的前一日應當依照勞動合同法第八十二條的規(guī)定向勞動者每月支付兩倍的工資,并視為自用工之日起滿一年的當日已經(jīng)與勞動者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應當立即與勞動者補訂書面勞動合同”,根據(jù)上述規(guī)定,所謂的兩倍的工資名為工資實際為用人單位違法用工成本,具有懲罰性質,并非勞動法意義上的工資,而且有適用期間,最長不超過十一個月,因此對該項爭議的仲裁時效應當自用工之日起滿一年起算,原告2010年8月即進入被告公司工作,直至2014年5月才就該項爭議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確已過仲裁時效,故對該項訴訟請求,本院依法不予支持;其二,關于原告要求被告支付原告2010年8月至2013年4月冬休期間未支付的工資96000元的訴訟請求,根據(jù)《工資支付暫行規(guī)定》第三條”本規(guī)定所稱工資,是指用人單位依據(jù)勞動合同的規(guī)定,以各種形式支付給勞動者的工資報酬”,如前所述,原、被告之間簽訂的是固定期限勞動合同,冬休期間雙方并不存在勞動關系,故原告要求被告支付冬休工資的訴訟請求,缺乏事實及法律依據(jù),本院依法不予支持;其三,關于原告要求被告給原告補繳2010年8月至2014年4月期間漏繳的各項社會保險費的訴訟請求,根據(jù)《勞動法》第七十二條”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必須依法參加社會保險,繳納社會保險費”、第一百條”用人單位無故不繳納社會保險費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限期繳納;逾期不繳的,可以加收滯納金”、《社會保險法》第六十三條:”用人單位未按時足額繳納社會保險費的,由社會保險費征收機構責令限期繳納或者補足”和《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三)》第一條”勞動者以用人單位未為其辦理社會保險手續(xù),且社會保險經(jīng)辦機構不能補辦導致其無法享受社會保險待遇為由,要求用人單位賠償損失而發(fā)生爭議的,人民法院應予受理”的規(guī)定,本院認為,繳納社會保險費是國家行政法規(guī)規(guī)定的一種強制性行政義務,反映的是國家社會保險征繳部門與繳費義務主體即用人單位之間的一種管理與被管理的行政關系,社會保險費征收與繳納,屬于行政管理的范疇,并非勞動爭議當事人之間的民事關系,勞動者和用人單位之間因社會保險費欠繳、漏繳或繳費基數(shù)等發(fā)生爭議,不屬于勞動爭議案件的審理范圍,本案中,被告已為原告建立了社保賬戶并交納了社會保險費,故原告要求被告補繳社會保險費的訴訟請求,本院依法不予支持;其四,關于被告支付原告解除勞動合同經(jīng)濟補償金16000元的訴訟請求,根據(jù)《勞動合同法》第四十六條第(五)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應當向勞動者支付經(jīng)濟補償:(五)除用人單位維持或者提高勞動合同約定勞動條件續(xù)訂勞動合同,勞動者不同意續(xù)訂的情形外,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條第一項規(guī)定終止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規(guī)定,原、被告2013年4月26日簽訂的《勞動合同書》于2013年10月25日期滿,勞動關系依法終止,被告應向原告支付經(jīng)濟補償,根據(jù)《勞動合同法》第四十七條第一款”經(jīng)濟補償按勞動者在本單位的工作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的工資標準向勞動者支付。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的工資補償”、第三款”本條所稱月工資,是指勞動者在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前十二個月的平均工資”的規(guī)定,以及據(jù)被告公司工資發(fā)放表計算原告2013年5月至10月的平均工資為4999.33元,2013年原告連續(xù)工作6個月,可按一個月的平均工資計付,故被告應向原告支付解除勞動合同補償金4999.33元,原告超出部分的訴訟請求,本院依法不予支持;其五,關于原告要求被告支付原告無故解除勞動合同賠償金32000元的訴訟請求,根據(jù)《勞動合同法》第四十八條規(guī)定:”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guī)定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勞動者要求繼續(xù)履行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應當繼續(xù)履行;勞動者不要求繼續(xù)履行勞動合同或者勞動者已經(jīng)不能繼續(xù)履行的,用人單位應當根據(jù)本案第八十七條的規(guī)定支付賠償金”,原、被告簽訂的有固定期限的勞動合同于2013年10月25日期滿依法終止,被告并不存在違法解除或終止勞動的情形,故原告的該項訴訟請求,缺乏事實及法律依據(jù),本院依法不予支持;其六,關于原告要求被告支付原告2010年8月至2013年10月期間的加班工資68726.8元的訴訟請求,根據(jù)《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三)》第九條規(guī)定:”勞動者主張加班費的,應當就加班事實的存在承擔舉證責任。但勞動者有證據(jù)證明用人單位掌握加班事實存在的證據(jù),用人單位不提供,由用人單位承擔不利后果”,本案中原告僅陳述其有加班事實,但并未提供充分有效的證據(jù)予以證實,被告提供的工資發(fā)放表和請假條等證據(jù)可以證實,被告在原告工作期間為原告安排的補休或發(fā)放了加班費,故原告該項訴訟請求,缺乏事實及法律依據(jù),本院依法不予支持;其七,關于原告要求被告支付原告因仲裁、訴訟成產(chǎn)生的交通費、住宿費等計1093元的訴訟請求,因上述費用確系原告在仲裁和訴訟中實際發(fā)生,故對經(jīng)本院審核有票據(jù)證實的交通費646元、住宿費400元,依法予以支持,其余依法不予支持。
綜上,依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七十二條、第一百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七條、第十條、第十二條、第十三條、第四十六條第(五)項、第四十七條第一款、第三款、第八十二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條第一款、第四款、《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第六十三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第六條、第七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三)》第一條、第九條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被告克拉瑪依某某城旅游開發(fā)有限責任公司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三日內向原告馮某支付經(jīng)濟補償金4999.33元;
二、被告克拉瑪依某某城旅游開發(fā)有限責任公司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三日內向原告馮某支付交通費646元、住宿費400元;
三、駁回原告馮某的其他訴訟請求。
案件受理費10元,由被告克拉瑪依某某城旅游開發(fā)有限責任公司負擔。
如果未按照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克拉瑪依市中級人民法院。
審 判 長 秦 凌
審 判 員 于詩揚
人民陪審員 楊永成
二〇一四年十二月十二日
書 記 員 李 露
① 掃描左側二維碼,關注我個人微信
② 關注后,發(fā)送關鍵字“干貨”2個字
③ 我給你發(fā)《勞動合同風險版》.doc
④ 每天找我要以上物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