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在股權激勵過程中,最常見的風險是以下幾種:
1、反向激勵。股權激勵方案(如:激勵對象的確定、激勵模式的選擇)設計不合理,方案制訂的程序不透明、不公開,會制造公司內部的不公平,打擊員工積極性,嚴重的更會直接導致人才流失。
2、內部人操控。在很多情況下管理層往往既是激勵計劃的制訂和實施者,又是受益者,存在明顯的利益沖突。在“重激勵,輕約束”的模式下,很容易誘發(fā)激勵對象的道德風險,為了自身利益操控財務指標、股價、從事風險更大的投資行為等,從而損害公司及股東利益。
3、流于形式或淪為套現工具。激勵門檻過高,往往無法實現激勵目的,或使激勵對象覺得遙不可及,或會產生某種受騙上當的感覺。激勵門檻過低,則激勵對象無需努力即可輕松獲得高額利益,淪為一種套現工具,使股東對激勵計劃產生懷疑和挫折,其他公司員工則感受到不公正的待遇。
4、財務成本過高。短期內激勵幅度過大,會顯著降低當期的公司財務指標,導致公司業(yè)績下滑甚至虧損,這對計劃或正處在融資階段的企業(yè)而言,無疑將構成意料之外的打擊。
5、股權形成的瑕疵。有的公司,以股權激勵為名,進行利益輸送,選擇的所謂激勵對象經不起考證,明顯不符合公司利益,且給予異常優(yōu)惠的價格;有的公司在融資前,搞突擊入股。反此種種,都會埋下禍根,造成公司股權形成歷史上的瑕疵,并且這類硬傷往往是無法糾正的。
因此股權激勵較為繁雜,建議貴司請律師協(xié)助擬定方案。